博物馆速写
要论世上最超值的景点,不知道还有谁能和免费开放的大英博物馆一较高下
四大博物馆里的卢浮宫,大都会,冬宫,都要买门票,而大英则免费,还允许拍照
以每年六百万的访问量,假如按照一张门票200RMB算,一年放弃12个亿...
大英最早的藏品来自于汉斯斯隆爵士,一位酷爱古玩的医生,1753年去世时将近8万件藏品捐赠给国家,国会通过发行彩票筹得资金修建博物馆,博物馆的董事长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担任(可谓泰斗中的战斗机),并于1759年首次对外开放。如今,大英藏品大约800万件,但常规展出的只是其中的1%,还有大量珍贵的记录位于地下的储藏库用于专题展出和学术研究。
1761年第一本博物馆指南中写到:“求知欲几乎遍及全球...而保存这一时代丰富知识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在每一个国家都建立像大英博物馆一样的收藏机构”
《大英博物馆法》规定:“现有的与之后增加的每一件藏品都将永久保存并供后世利用,且保证所有学者和怀有好奇心的人们都能自由进出。”博物馆至今仍坚持此一原则:免费开放、所有人都能自由进出、用于教育和供公共消遣。
大英的藏品不像皇宫类博物馆那样以绚丽夺目的各色珍宝贝出众,
但在这里你可以一览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不同时期的样子
惊讶于几千年前的文明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茹毛饮血,反而有着放至今日依旧璀璨的文化,
甚至偶尔让现代人感到自愧不如,怀疑文明是否有所倒退
也能感慨于不同地区的多样性,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原创性更是罕见
如果说“感受另一种可能”是旅行的纬度之一,
那么来大英逛逛,是这个纬度上一次充沛的朝圣
参观建议
大英不仅提供中文的多媒体导览(有语音和图片一起的),
而且导览器还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功能
可以在参观结束的时候输入邮箱,会发一份今日参观的总结报告给你,罗列了每一个语音导览播放过的展品,便于记录和回顾
所有这一类世界级的博物馆,都不是一天之内能逛的
既然不管怎么样都会有漏下,不如随性地逛,挑一些有特色的自己喜欢的展品
最后离开时从博物馆商店带一本更全面介绍的书回去不时翻翻
如果也不知道有哪些展品是“镇店之宝”的话,
可以一进门先去商店,买一本中文小册子,兼具简介导览和纪念,随便翻翻看有什么感兴趣的,一会参观的时候可以留意。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商店的纪念品逛一圈,尤其是冰箱贴一带,
一般最著名的展品,都会被制成各种周边,越热门的也会越容易在纪念品上看到。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粉们几乎都以同样的模式刷博物馆,
就是从开门逛到关门,中间找个角落吃自备的干粮,
大英在这方面特别暖心,在大厅的角落规划了一些公共休息区域,
中午我就在大厅找了个角落席地而坐然后从包里摸出了一些吃的.....
记得在圣彼得堡冬宫的时候,我是偷偷在楼梯间塞了几块在口袋里呆到融化的巧克力当中饭的,
在大英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吃东西了(又或者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但是也被宽容了)
不要看大英似乎展厅不是那么多
这种博物馆和画廊可不一样,画廊一间屋子可能十几几十幅画,如果想走马观花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大英有巨多细小的展品,即使简单了解一下也会花很久。
展厅
约公元前1270年,拉美西斯二世, 埃及 最著名法老之一,执政期间是 埃及 最后的鼎盛时期,他去世后, 埃及 开始走向衰落藏品背后的故事
古埃及
古埃及,死亡之书的配图, 约公元前13世纪按照死亡之书的描述,人死去后要经过这样一个审判过程,
42名神作裁决,每个都要问死者一个关于他生前经历的问题,
死者的心脏还要用来和真理(被描绘成鸵鸟羽毛的样子)比较重量,
如果生前有罪,心脏就会太重,
蹲在天平下的是监督称重过程的阿努比斯(著名的人身狼头的埃及死神),
透特(人身鹮头的埃及月神)负责在一旁记录
在天平旁伺机以待的是被称为Ammit的鳄鱼头,狮身,河马腿的怪兽
如果有罪,Ammit就会把心脏吃掉
如果无罪,后面的荷鲁斯(人身鹰头的王权、司法、正义、和战神)就带死者去见
奥西里斯(埃及冥王),然后享受富足幸福的后世
描述后世生活的样子,在芦苇荡里,简直盲射都可以射中猎物....
被称为shabti的小人偶,用于随葬,在后世,应主人召唤来服务
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同时刻有希腊文,古埃及通俗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塔石碑,
碑上的古希腊文,是一封公元前196年颁布,用于彰显年仅十三岁的法老托勒密五世皇室尊严的诏书,这段文字被迅速破解,并被确认跟两段文字的意思相同。
19世纪初石碑文字被成功解读,并发现古埃及象形文字同时具有表音和用形表意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一些被圈起来的文字,正好对应希腊文中托勒密五世和克丽奥佩特拉一世两人的名字(他们的第五代后人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又传奇又戏剧,当凯撒追击庞培而来到埃及时,克丽奥佩特拉将自己裹在毯子里献给凯撒并勾搭成功,后与凯撒生有一子,凭借与凯撒的关系,在与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的权力斗争中获胜,成为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的女法老,也使埃及免于被罗马吞并,然而眼看要成为罗马第一夫人的她在凯撒遇刺后又几经波折,最后随着她的去世,埃及被并入罗马)
罗塞塔石碑的成功解读,使之成为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开创了现代古埃及文物学研究的历史。列为博物馆最伟大的藏品之一。
古希腊
涅内伊徳碑像,约BC390-380, 出土于土耳其 西南部,可能是为当时的君主所建的陵墓,融合了 希腊 和波斯的设计风格 然后被不列颠的小哥哥们整锅端了....想想也是没脾气了说到希腊,很容易联想起帕特农神庙,
大理石质地,显得洁白无瑕,气势恢宏
在大英的古希腊展厅里就有曾经用来装饰帕特农神庙的雕塑群
公元前8~2世纪的希腊,因这种洁白耀眼的雕刻,给后世留下“白色文明”的印象
现代复刻的“希腊风”大多也以纯白为其标志性特征,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是,
很多雕塑和建筑(包括卫城的神庙)最初是有着丰富色彩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早在古希腊之前的古埃及就已经有着悠久而炫丽的色彩使用,到了后来的古希腊,没有理由不从中借鉴)
事实上有研究认为,古希腊一些雕塑中所采用的蓝色,是来自埃及人工合成的“埃及蓝”,经由长途跋涉带到希腊。尤其是公元前7世纪,埃及向周边大量征用雇佣兵,许多埃及年轻人来到埃及目睹了难以想象的恢弘建筑和壁画,当回到希腊时,便带回了许多埃及的技术。
除了通过光谱测量的科学手段来重新找回希腊雕塑的色彩之外,
大英还记载了曾经发生的一起丑闻,
因为大众对于纯白的期待极高,即使告诉普通人雕塑时彩色的也不会相信,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有颜色的大理石雕像是会被耻笑的,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大英曾经的资助者,让员工将装饰帕特农神庙的雕塑打磨清洗掉原有的色彩,使之变白。
本来作为文物保管最安全的博物馆,却发生了打磨文物的事情
被当时的媒体作为丑闻大肆报道
历史被歪曲,源自人们对文明的片面理解
这也反过来证明,了解历史本原的重要性
亚述
亚述在今天的伊拉克附近,那里还不是战乱和流连颠沛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一样,河流带来的富饶使其成为最早一批高度发达的文明
新亚述王朝的国王们在公元前9~7世纪间统治了从埃及直到波斯湾的近东地区。
都城的王宫大门,由人面带翼的狮像和牛像护卫,墙面上连成排的石雕,刻有王室的业绩如狩猎和战争等。大英是唯一可以看到如此众多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的石雕系列的地方。
这组猎狮场景,被认为是新亚述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古代艺术中最能体现其成就的作品之一,从象征意义上讲,猛兽越是愤怒,国王越镇定,以彰显国王至高权力与威严,从艺术水平上说,国王并不重要,这组出彩的是狮子,以当时的年代来说,这些狮子已经是石雕能达到得最佳效果了
而且这种生动表现动物形态的风格极少在其他地方看到,非常独特,被认为是古代动物场景的最好作品,而以当时来讲,作者算是各个方面的先锋,不输埃及或希腊。
《亚述巴尼拔猎狮》,约公元前645罗马不列颠
被称为英国历史的序曲,常常出现在纪录片或书的开篇,盎格鲁撒克逊头盔,
盎格鲁撒克逊头盔原版
推测复原的版本这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头盔
在多个涉及英国历史文化的纪录片以及书里都会提到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罗马风头盔
所有者是地方统治者,可能是国王
大英博物馆的重点展品之一
头盔的工艺如何精美,尽管证明了早起的文明高度,特别作为英国对自己早期文化落后的一种有力反驳,但这些都不是它能成为镇馆之宝的主要原因,
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时代意义
Wiki里在解释罗马-不列颠这个词时
旁边有一个罗马不列颠省的注解
往前是史前英国,代表是巨石阵
往后是“后罗马-不列颠时代”,从西罗马崩塌到中世纪开始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
代表便是这个头盔
作为不列颠的早期征服者,罗马,
于5世纪崩坏后,不列颠一度混乱,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s人(条顿部落)从德国/丹麦迁入,并扩散到大部分英格兰
新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并不是一个种族颠覆者
而是融合到了当时的罗马-不列颠文化之中,比如这个头盔就带有浓厚的罗马风
现在的英语,最早也是源自盎格鲁-撒克逊语
当代BBC纪录片中,对于罗马和盎格鲁-撒克逊,是真的放在老祖宗的地位的
除了称罗马为mother-rome之外,对于盎格鲁-撒克逊:
“继罗马人之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给英国带来了强大的影响,
他们给这里的人带来了语言,和一种倔强的态度,直到今天,
这仍然是英国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中世纪的北欧
这套乍看之下其貌不扬的象棋,很可能是中世纪最重要,最精致的一套小型雕塑,每一颗棋子都好比是一个小型的罗马式雕像,
在苏格兰西北部群岛发现的象棋子,由海象牙和鲸鱼牙精雕细刻而成假如细看国王往后的王座背面花纹,大概就能感受其精细的工艺,作为欧洲“黑暗时期”的中世纪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了得的水平了。
棋子背后的王座图案雕花要在格陵兰附近猎捕海象,即使在夏季依然天气很糟糕,这使得这些海象牙材料极为昂贵,同时这些象牙是中空的,如果加工时不小心很容易损坏棋子。
作为棋子,不是摆设品而是真下棋玩的,所以造型不像今天我们看到的手办那样可以花枝招展,所有的动作,举盾,握剑,都设计为紧贴躯干,以避免下棋时损坏棋子
就像中国的:礼乐射御书数一样,西方也有对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象棋,约公元6世纪起,欧洲贵族的新兴娱乐方式,或许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在西方影视桥段中看到的象棋博弈也远比中国的棋类多
再延伸一下,就像早期简单但经典的塔罗牌,有时比后来丰富美化的版本更能精妙的传达含义一样,这副“初代目”级的象棋在选取人物形象是,又是如何考量的呢,
比如西洋象棋源自印度的战旗,而到了欧洲之后,把“象”换成了“主教”,可见主教在欧洲的地位与权力,再如皇后的托腮姿势,有些人认为是如同玛利亚怜悯将死的耶稣一样,皇后也为战场上的牺牲所难过,有些人则认为相对于国王,皇后有更多的计谋和秘密
花絮
以往的普遍认知是古埃及的法老至高无上,平民活在水深火热的压迫之中,然而从民间发掘出的莎草纸再现了更真实的平民工作生活状态,其中包括旷工请假的理由,有过生日和宿醉,以及对拖欠工资的抗议活动,情书和教学的记载等等,通过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信息的挖掘,慢慢揭示了高度文明的秘密,并不是靠法老一人之力延续三千年的埃及繁荣,而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先进的君民关系之上。
大概不止中国,也有其他远道而来的访客怀着一颗“你藏品都是从我们那里抢来的”的心。大英除了免费开放之外,还在各种官方书的开篇强调了主要藏品来自捐赠。以及有些国家出于无力保护的原因,允许大英带走维护,其实我认为,本着“人遗弓,人拾弓”的视角来说,文化是全人类的,有些如果不是大英维护,可能要么已损坏,要么看不着。
引用 匿名 发表于 2019-05-10 的回复:
会提供中文讲解吗?
导游讲解器提供中、英、韩、法、徳、俄、日等语种的呢,抵押身份证件即可租用。
2019-05-11回复
引用 匿名 发表于 2019-05-10 的回复:
营业时间方便说一下吗?
10:0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四,周六-周日)10:00-20: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五) tips: • 1月1日、12月24、25、26日闭馆 • 详细信息请参考官网
2019-05-11回复
引用 匿名 发表于 2019-05-10 的回复:
大概要多久可以参观完呢?
用时参考3小时以上哦,伦敦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藏之巨几乎可把整个世界的文明历程展示出来。
2019-05-11回复
引用 匿名 发表于 2019-05-10 的回复:
大英博物馆门票免费需不需要提前预约呢?
大英博物馆不需要门票,是免费入内的。但讲解器需要付钱租赁。既然是免费入内的,也就不需要提前预约了哦。
2019-05-11回复
引用 匿名 发表于 2019-05-10 的回复:
要是从伦敦眼去大英博物馆的话坐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好 呢
从伦敦眼去大英博物馆可以搭乘地铁和公交巴士,需时都在25分钟左右,如果叫Uber 的话1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
2019-05-11回复
1 2
发表评论